「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研發必須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將「人因工程」應用在設計上,使產品不但能達成使用者的
使用目標,且易於使用者使用,並讓使用者對使用過程感到滿意,達到「以人為本」的目標。這次的演講請到了本校畢業的學長許富淞回來為我們演說,學長目前就讀於中正大學資工博士班,當然對於臉部表情辨識這項議題相當的了解,學長目前開發出了一項平台來進行臉部表情行為的觀察及偵測,進而能進廣泛的探討。
該項平台的開發過程,學長是利用判斷垃圾郵件的機制來作為整體平台設計的架構,並採用了卡內基大學所提供的一套公開數據來作為整體資料庫的判斷標準,在開發平台期初學長是利用點座標的方式來判斷其表情之特徵以及形狀,但效果不盡理想,最後學長將判斷的方式改為點與點間的距離,而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及正確率,並根據人的七種基本情緒
(Happy、Sadness、Anger、Disgust、Fear、Natural、Surprised )來作為整體系統開發的標準,在演講當中學長也請了幾位同學來進行試驗測試,雖然在測試過程中有因部分的環境因數及硬體設備上的引響,但測試結果還是令人讚嘆。
在最後,我們比較了學長自行開發的平台以及系上所購入的Emotion。不過因為外部環境因素影響過大,例如燈光、背景、硬體設備等。所以很難去判定到底哪一套臉部情緒辨識的準確率較精準。 雖然臉部辨識系統至今已被廣泛運用,像是可以應用於部分患有精神疾病病患的臉部表情捕捉或者是一般所皆知的測謊,相關的應用還有Crazy talk和瀏覽器Opera等等。但可惜的是不論以何種判斷方式去建構一套臉部辨識系統,其精準度依然都無法有效的提升,因此該如何解決此項辨識率的問題因該是研究人員一件相當頭痛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