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講座一開始,張教授即刻切入主題,談到了進研究所之後需要為自己裝備些什麼?該不該馬上就決定題目等等。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困擾著許多人,自己也深受其擾,但是張教授給我們一個建議,上學期結束以前,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將目標由大縮小,並結合研究室的方向,搭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進行研究才能順利進行。另外,身為一個研究者,理當重視自身的研究心態,進行論述時,也務必去除個人偏見,且時時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面對各樣的訊息。講座中教授曾提出 ”The up & down process”。他是一張上下起伏的波形,這張圖正如果我們進行研究的同時,總是充滿著許許多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每每經歷挫折與失敗、信心感到失落時,當你再次站起來的時候,將會跳得更高更遠!因此,在研究生涯當中,時間的掌握度也相對地重要。有些不必要的活動能捨棄就捨棄,並且要注意時間的安排與運用,才能充分地展現自己。
張教授在講座中提出了「情感探測」法,正因為單純以文字的傳達容易使人有所誤會,因此,有別於一般的問卷調查法,情感探測法結合了民族誌與文化探測,讓使用者與設計者能夠共同參與討論,以使用者為中心而進行訪談、問卷與觀察,過程中並搭配圖像式的紀錄,一來這樣能夠節省資源,二來透過如此之交流也能更容易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為何。
在此次的講座中他也提及了經驗設計的重要性。
「Experience Design= Emotion + Intuition in art + Design + Usability。」
在這個時代裡,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之外,人們對於情感面的需求也愈來愈重視,而此時有一「服務設計」之說,也漸漸地被人們所接納。例如說:具有設計感的店面。雖說裏頭販賣的東西不怎麼樣,卻依舊有許多客人上門。因為他們賣的便是店裡非常有品味的陳設。另外,iPhone往往在價位上都改開得如此高昂,原因也是出自於服務設計,他們強調從「開箱」就要讓使用者感到驚艷!因此,在設計任何產品或者服務的同時,如果能多考慮人的因素,給客戶創造一個願景,這個設計就不單單只是一個作品而已!
最後,她也提到了研究所兩年的生涯,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這兩年之內,必須去學習的便是發掘問題到解決問題這之間的過程、方法與態度。期許自己在將來的研究上,能夠將這次講座中所見聞的事物運用在自己的研究裡,並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