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第一週




<<情感@設計-為什麼有些設計讓你一眼就愛上>>

人類是情感的動物,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情緒決定了人們的行動,
也能夠幫助人們決策並且判斷事物的好與壞,做出價值判斷,
讓人類的生存品質得以更加完善。

在本書的第一章作者提出了大腦運作的三個層次,分別是「本能」、「行為」和「反思」,

.本能層次:面對事件的自然反應
.行為層次:分析事件的狀況
.反思層次:內心所得到的回饋

若以產品為例,面對這三個層次所對應到的特性則為:

.本能層次:外觀好看
.行為層次:易用性高
.反思層次:形象、虛榮心、記憶與回憶

《事件舉例》
  大學時期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賣MacPro的機殼,賣不到2000元!由於完整的一台MacPro都要7~8萬起跳,因此當下看到這價位如此吸引人,馬上就心動地下標、也順利地搶標了。當機殼寄到家裡之後,一開始覺得很新鮮,並嘗試修改固定主機板的接點,將一般PC的板子塞進去,後來證明能夠順利運作。
  但是當一兩周過去之後,才發覺原來有許多的不便性,例如說MAC機殼的前置面板線路跟PC的主機板不相容、要插USB的時候還得站起來將手伸進去,手又很容易因此被金屬割傷,另外,線路的增加、心情也跟著雜亂了!這也與我對MAC電腦「簡單」的認知大相逕庭,也許只是滿足當下的虛榮心罷了。結果後來便將主機板裝回原本的機殼,MACPRO機殼從此淪落成堆在一旁當擺飾的命運。

在讀過第一章之後,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以大腦運作三層次分析如下:
1. MAC的設計感:本能層次
2. 價格便宜,儘管他只是機殼:本能層次
3. 「搶標」:行為層次
4. 將PC主機板順利裝入MAC機殼,獲得成就感:反思層次
5. 與平時的使用習慣不同、不方便:行為層次
6. 了解這只是虛榮心作祟、將PC主機板裝回原本的機殼:反思層次


所以要買MAC還是乖乖地準備銀兩吧!

第二章是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在本章裡面提到了物品能夠引起人類的回憶,
而同一件物品對於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回憶。

《事件舉例》
  小時候,我的父親買了一隻兔子布偶給我當玩具,當時最期待的就是爸爸下班後的快樂時光了,因為爸爸下班後,會拿起布偶跟著我一起牙牙學語,對我講聖經裡的一些小故事,我好喜歡,正因為如此,在不知不覺地情況下,情感記憶就投射在這些布偶當中。


1990.10.17-父親陪我玩遊戲

  直到今年大學畢業後的暑假,我花了一些時間將過去荒廢四年的房間以及過去十幾年的家庭紀錄整理了一番,當時記得是跟家人一起整理的。整理到一半的時候,當弟弟拿起那隻兔子布偶問我說:「這個要丟嗎?」的同時,我立刻阻止他。

「不行,這裡面有重要的回憶」我說。

沒錯,一件普通的物品,若沒有特別的回憶,物品依舊是物品。
但是,一件普通的物品,若加上特別的回憶,那這件物品對你而言
就會是一件具有與過去記憶連結的時光機。


2012.07-兒時的回憶

最後,我想要以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

你所做的一切既包含認知成分又包含情感成分。認知負責意義,情感負責價值。
你不能逃離情感,因為它必然存在。更重要的是,無論正面或是負面的情感狀態都會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