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第二周 CH3 設計的三個層次


Chapter three
  綜合前面提到的3層次,在此章節分別降細描述三層次的設計原理以及應用:
本能層次設計:感覺起來好,看起來好的,著重於外表。Ex:iMac
行為層次設計:與使用效能有關。牽涉到功能性、理解性、易用性和身體的感覺。一個好的行為層次設計會讓你感覺到功能一目了然,不用經過講解就可以輕易使用。Ex:在我第一次使用iBon前其實是對這樣的東西有點害怕,害怕按錯選項…,結果不然,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任何錯誤都沒發生,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行為層次吧,使用起來非常順利,一切的成續也非常的容易理解與執行。
  在行為層次當中還要特別注意到回饋與良好的概念模式的重要性,回饋能夠讓使用者知道自己到底執行了什麼樣意義的動作,而良好的概念模式就是提供良好的理解性,設計師所預想的透過系統意象傳達給使用者,讓使用者的心理模式與設計師的概念模式相類似,並且執行正確的行為。
反思層次設計: 牽涉到設計與物件的意義或者說是與引起個人回憶、自我形象有關。

  在這個影片當中,受測者認為手上拿的那隻假iphone5使用起來比較快,並且[絕對]比較快、品質比較高、比較重,但手上那隻其實是iphone4s,這就是關於反思層次,其實外型、功能、介面什麼都沒變呀,改變的是他們的反思,對他們來說這隻電話的意義不同,所以使用起來的感覺也不同。也因此書中提到反思層次的活動常常決定了一個人對一像產品的整體印象,若反思系統無法作用,吸引力也就不復存在
   設計產品時,可以依照三層次分別去設計,像文中提到教練的耳機,在本能層面提供很酷的視覺感,又提供良好的功能性可以常戴,最後也可以提升教練的自我形象;反過來說,我們也以利用這三個層次去操弄使用者的情感使他行使某些動作,便利商店的擺設就是一個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