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臉部情緒辨識的原理與平台操作


隨著科技進步,過去在想像中的產物都慢慢實現出來,如3D電影、虛擬實境眼鏡、雲端平台等等,在這個資訊和科技都爆炸成長的年代,設計將不單如同過去只注重功能性,近年來改由逐漸增強以人為本的理念。人在電腦科技領域中指的是使用者,然而人是複雜的生物,每位使用者的需求也大不相同,設計師要如何在眾多的需求尋找到正確的設計因素呢?因此,情感設計近年來就開始在設計領域逐漸發展起來,人是由複雜且多變的情感組成的,要如何從人身上取得情感因素呢?

許多研究中發現,透過人臉是最直接且容易掌握的情感因素,人在長期演化之下,為了幫助種族更容易生存於各種不同的環境之中,演化出情感反應並由人的臉部或動作來展現,如緊張身體會抖、難過會哭、生氣眉毛會起皺折等等,透過這些情感反應能夠瞭解目前的情況,並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像嬰兒出生時,天生就會哭就會笑,這種本能的反性就是提醒親人他現在的狀況,隨著成長本能將逐漸由反思層次所取代並加上行為表現出來,如出國旅遊如果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人會用繪圖來詢問,但由於不是每個人美術都有A+的程度,所以主要還是由動作和表情來完成情感反應,但由於動作會因反思作用而有所區別,如東方拇指向上表示好得意思,而西方則有汙辱的意義,因此由於文化的不同動作也大不相同,反之臉部表情則是從出生開始就是最接近本能的情感反應,因此臉部追蹤在近年來的情感設計中佔有重要地位。

臉部追蹤技術普遍上都採用模型樣本分析法,理論與操作就是以人的臉部表情來進行探測分析,如喜、怒、哀、樂等基本情感,由基本情感對應到不同的表情,所以可以將之進行臉部建模,排列出特定的情感因素。但隨著研究發現,採用固定樣板建模所分析出的情感設計因素,其辨識的正確率不高,由於人的臉部表情會因為種族而有所差異,且臉部表情的變化也會隨不同人有不同排列,如有些人遇到快樂的是會微笑、大笑、傻笑,有些生氣是皺眉毛、嘟嘴等不同表示,因此臉部偵測技術逐漸採用細緻化臉部物件發展,把人的臉部中夠種不同的器官物件化,如眼睛、鼻子、嘴巴、皺紋等等,在透過觀察或分析並定義出物件的編碼,由多種不同臉部的物件加上演算法來完成臉部情感情感因素的分析,將大幅提昇臉部追蹤的辨識率。

這場演講讓我更能夠瞭解到人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在有目標並且實踐的情況下,人能夠為了這些理想不停努力下去,就如同設計一定要掌握設計因素,才能讓設計真正符合需求,或許當下不符合這個時代設計,未來卻誰都說不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