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我們碩一新生,張教授一開始先介紹了讀碩班時會遇到數次的高低潮,並且將自己碩班時的經歷都詳盡的述說,好讓我們能夠了解未來將會面臨什麼樣的事情以及應該要具備的態度。
由於先前看過張教授的論文,因此大概可以知道張教授所走的方向應該是朝著情感那個方向去做研究,配合之前讀過的一些書,因此對張教授講的內容大致上都能夠聽個八分懂,另外,張教授在講座當中對於他的研究方法著墨也比較多。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儘管一些情緒引發的行為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產生情緒重要的一環。
情感能夠幫助我們評價與判斷,反過來說情感也可以是設計師設計的一個依據,在論文中,張教授使用情感探測法,主要是去了解使用者與網頁互動時的情緒,進而取得使用者的需求、觀點與偏好。情感探測法是將快速民族誌與文化探測作結合成,過程以詢問、畫圖等方式作自我紀錄,並且配和訪談與觀察去蒐集資料,最後再透過資料分析去了解使用者的使用經驗、情感…。
張教授所採取的方式,有別於一般的研究方法,不單單只是做個問卷或採訪,利用放聲思考的方式讓研究者能夠清楚的了解受測者當下的情感以及經驗;利用繪畫分析補足文字表達不夠的部分;最後再以訪談的方式探討前面都沒有擷取到的資料。因此,相較於一般的問卷調查方式,情感探測法比較能夠深入了解使用者真正的需求與偏好,並且能夠提供設計師一個良好的設計指向。
張教授也在他的研究論文中表示,他以情感探測法的研究方式,建立了圖形設計師與易用性分析之間的溝通橋梁,並且也提供設計者一個情感經驗的設計框架,如此一來,提高了情感設計的發展意識,同時也豐富使用者經驗,讓網站可以更加加賞心悅目和令人愉快的使用。
講座尾聲,張教授又回到我們身上,兩年的研究所時間,其實是非常快的,張教授叮嚀我們要多看相關文獻,慢慢縮小自己研究的議題,若是能夠及早確立自己的方向,並且還是自己所擅長以及有興趣的,這樣子研究起來也比較有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