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第四週_講座心得


每個人主觀認知的通稱為情緒,是由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後所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常見的情緒有喜、怒、哀、樂等情感分類,這些情感又可以更進一步細緻化分自豪、喜歡、厭惡、驚奇等多種情緒,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行動的動機如馬斯洛的需求理念所表示,安全需求是免於恐懼、尊重需求是被人肯定、自我實現需求是勵志等情緒所激勵,因此情感探索是幫助設計者瞭解和掌握使用者的需求以決策設計元素。

情緒被描述成針對某件重要事件後所產生的突發反應,被認為是人類自不斷演化到現在,當面臨問題本能所提供的解決方法或機制,讓人類能夠在當下清楚瞭解狀況以取得判斷。雖然情緒持續的時間很短暫,但透過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共同反應,如普遍女性見到四處亂飛的黑色不明物體,都會驚慌失措和大聲尖叫,這些事件所產生的共同性或處理方式,來情緒探測後在整理出相同的模式,經由分析和整理就可以理解大略的情緒反應資訊,將其應用於設計模式之中。情緒可分為外部和內部刺激,外部刺激為五感: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但五感只是人對外界的訊息接收如電腦的鍵盤和滑鼠一般,因此情感探測主要是觀察內部刺激,由外部刺激後,根據個人主觀認知產生出情緒反應。

張岑瑤博士演講中所使用的情感探測方法,透過設計者和使用者共同參與和訪談、問卷、觀察等方法來瞭解使用者需求,最後用人種學的方法來歸類需求資訊並加以分析出有用資訊。參與訪談可以讓使用者和設計者進行互動,通過語言互動來傳達使用者的需求和理念,但語言可能無法充分表達含意,因此以繪圖或肢體等可面對面的方式來強化語言的意義,像出國旅行時雖然不擅長言語表達,但可透過這類方式來傳達意思。問卷首先由設計者選擇相關問題後使用者進行填選,由設計者的專業知識整合出問題結構,能夠幫助使用者能夠清楚瞭解問題內容,然而一般問卷都是分開進行,因此問卷的正確性無法保證,透過參與和訪談的方式來完成問卷則可大幅提昇調查效果,因為面對面互動可以讓使用者理解設計者的問卷理念,也透過多人討論的方式來完善問卷,加強使用者的需求探討。由於是少數人員進行面對面式的調查,整理出的使用者需求資訊觀察和實驗,會因為特定領域問題無法廣範應用,因此結合人種學等相關理論來提高資訊的正確性。

情緒探測整合以上調查方式,如瀑布般的階段式處理,幫助設計者在一步步的調查過程中釐清使用者需求和問題,不但探索出問題源頭更可透過互動模式完善設計中各種可能問題,且運用人種學的理論縮短其他調查所需的時間來達成快速設計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