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最後,本能、行為和反思,每一層次在產品的設計、行銷和使用中也都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本能的設計】
我們對於物品的第一印象一定脫離不了外貌、觸感和聲音,因此有些產品將外包裝設計得非常有質感。
上餐館吃飯時,總是覺得有好的擺盤跟有特色的裝潢,會使得食物變好吃,星巴克咖啡與85度c,雖然前者售價較高,但消費者喜愛度偏高,在於星巴克一進店裡面給消費者的感覺:音樂、沙發、香味甚至是杯子的觸感;相較於85度c,雖然平價,但是光店裡播著廣播,和吵雜的環境,就讓不少人卻步了。
【行為的設計】
有好的功能才是好設計,以人為出發點,有些產品設置的防呆裝置,就避免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錯誤,無法使用產品進而產生危險,例如現在很多手機的電池或sim卡都有這種設計,方向不對就插不進去,電腦記憶體模組的防呆設計──凹洞,因此易用性的設計非常重要。
【反思的設計】
反思的設計與使用者的回憶有關也與自我形象表達有關,像是購買化妝品時,有部分女生們總是在意的是包裝好不好看,在補妝拿出來的時候能夠引起注意,裝著產品的紙袋或購物袋也非常重要,有時人們只是拿著他們的紙袋但是裝著別樣東西,但是他們就是有一種虛榮感。
有時也會發現,在餐廳訂位時非常困難,但是一到餐廳,客人卻不是客滿,利用反思的策略,是消費者的渴望提升,排再久的隊也要吃到;有想到前陣子麥當勞的kitty風潮,最後一款是紫色,這引起我的本能反應,而限量是業者的反思策略,大家半夜不睡覺,一窩蜂的衝到麥當勞排上兩個小時,而蒐集到全套的人,將照片發布至社群,受到大家羨慕以及崇拜的眼神回應這也變成了一種榮耀。
iphone5雖然沒有爆點但也創下銷售紀錄。
設計的迷失
消費者就是迷失在業者的設計裡,ikea宜家家居的賣場擺設即為最大範例,將賣場分為多個區塊,以體驗行銷手法,使得一位女性消費者為一隻杯子買下整座客廳。她原先只想買一個辦公室用的馬克杯。但是她到了瑞典家具公司 IKEA 的賣場後,看到賣場區隔出十幾個不同的空間,用家具及家飾打造出不同的生活型態,從單身生活空間、雅痞區、粉領新貴區,到小家庭以及都會風格區,讓消費者置身體驗的情境中。單身又是辦公室女郎的她,在專為粉領新貴打造的家居環境中,逗留特別久,她試試舒適的單人沙發後,又摸了摸頗有設計感的書櫃,在逛了一小時之後,她帶走的不僅是一個漂亮的馬克杯,她還購買了一個小型咖啡桌,以及一張漂亮的客廳地毯(楊倩蓉,2006)。
結論
提供給人用的設計要具有通用性,以人本為概念,但有時不好的設計也能引起討論,知名度大增;身為設計師要怎麼去衡量、消費者要怎麼去選擇,最終還是回歸到自身的情感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