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第一週 第二週


心得
如何看到事情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設計物品,一個開發案,與他人對談,業主提出的問題,使用者的抱怨,在情感設計一書中用了很多專有名詞去解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這麼做會成功,在不同的領域裡面這些可能是心理學,這些可能是科學,也可能都只是一小段故事,如果人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或是物品等...就會有不同的觀感,但大家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我想情感設計雖然可以用來解釋出為什麼我們會喜歡這樣東西,但不太能用於開發階段,雖然我們在開發前期用了很多的方法在分析案例,以利於創造出更好更吸引人的產品,但在實際的市場運作起來往往卻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只能在已有的產品中透過觀察或是其他的研究方法去找到如何改善此物品的方式卻很難第一次就成功,往往又因為決策者的不同又使產品無法順利開發完成,因此我們雖然知道分析後該怎麼樣去開發出好的產品,目標消費者接受,可能也兼具本能與行為的設計,最後卻不成功,原因是什麼?造成人產生情感因素的外在原因才是事情的本質。

有吸引力的東西較好用

大致來說讓人產生正向情感東西比較好用,因為令人感到愉悅,讓人們的思考變得寬廣,有問題的東西也變得不是問題,心理學家 Alice lsen 和他的同事指出,快樂可以擴展絲路並促進思考,他給實驗者看幾分鐘的喜劇片或送他們一個小禮物後,人們更能去解決問題,而緊張和焦慮這種負面的情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細節上,如果注重細節不能解決問題就會變得更焦慮,這點很像我們在寫程式時,如果遇到問題,就會更專注的在程式碼上面,通常好幾個小時都不會解決,這時候如果去上個廁所,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就會有解決的方法。
人類的三種運作的曾次:本能、行為和反思是會交互作用的,在此我注意到的是如何將工作效率提高的解決方法,要將工作環境用的舒適,並擺上另人感到舒服的裝飾品或是感到快樂的照片等等,讓工作時感到安心且愉悅,此外在醒目的地方放上工作行事曆,並且告知合作對象何時完工讓時間產生焦慮感,這樣本能、行為和反思交互作用下可讓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可能不要有極度焦慮的情況發生,極度焦慮下人的反思就幾乎失去作用,那問題鐵定是無法解決的,這點是在戲院失火的例子中的感想。


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

本能層次的設計>外觀。
行為層次的設計>使用的樂趣和效用。
反思層次的設計>自我形象、個人滿足、記憶。
整個地球的人類在個體、文化和體質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沒有任何一種產品可以滿足每一個人,因此設計師必須知道產品是為誰而設計的。市面上同系列的產品之間,大部分的地方都相同,只有些許的地方不一樣,這也是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的方法。
需求(needs)、欲求(wants)這兩者的差別,依背包不適用於辦公的例子可以發現,反思層次佔相當大的因素,而文化背景是主要的原因。
回想起買東西的時候呢有一種習慣,當我看到一件想買東西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在過個三天如果到時候還想要買再來買,在這三天中我會不斷的想著物品的外型、重量、顏色、摸起來的感覺等等,這就是欲求也就是本能層次的情感,也會想到時使用的時候會有什麼改變,生活會不會變的比較便利等等,也就是用想像達到行為層次的情感,但最後就會想到我真的需要再購買嗎?我是否有一樣功能的東西、代替品等,如果有就不會去購買了,這也就是反思層次的情感及真正的需求,我會有這樣的想法也絕大多數是我生活環背景所產生的。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Eugene Rochberg-Halton研究指出重要的故事,回憶等會讓物品變得很特別。人們會喜歡物品是因為那件物品與自己的回憶有關連,通常是好的事情,而不好的事情會隨時間淡去。照片幾乎比所有的東西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因為我們看到照片時會想起重要的是互動的歷程、人們與物的聯繫,以及他們所勾起的回憶。
自我感覺與廣告緊密的結合再一起,因為廣告行業深知他人觀點的重要性,他們極力通過聯想來推銷產品。比如說在廣告中由漂亮的女主角和帥氣的男主角及兩個可愛小孩拍的幸福汽車廣告,就會讓消費者認為擁有那台車會得到幸福,其中美麗的人和可愛的小孩也包含了情感的本能層次的因素,用聯想力誘發自我的正面感,讓人覺得買了這一輛車就會擁有幸福,身旁的人也會覺得你很幸福。
在產品的世界裡,品牌是一種別的標誌、一種象徵、代表公司及其產品,品牌全部與情感有關,而情感又全都與判斷有關。品牌是我們情感反應的符碼,這就是品牌在這個商業社會如此重要的原因。

設計的三層次:本能、行為與反思

人對於外在的環境都是經由感知取得,包含視覺、嗅覺、觸覺,經由演化而來的,因此人對於產品一開始也是經由本能去接觸,如果產品本身並不能吸引本能那就不是一件好的產品,而一個本能設計的產品需要  視覺、平面、工業工程師三方面努力,讓產品外觀好看、觸感很棒、重量恰到好處、材質高貴等,本能設計就是對產品直接的情感。
        行為設計和使用有關,外觀不那麼重要,基本原理不那麼重要,效能卻很重要。好的行為設計是讓人瞭解產品其中的功能性、理解姓、使用性、身體的感覺。
設計師必須了解客戶的需求,設計師常常會認為自己就是使用者,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去設計物品,但設計出令人無法理解的產品,因此需透觀察使用者的行為並分析出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人們的多數的行為是淺意識的,人喜歡解釋自己的行為,但是本能和行為反應都是淺意識的,所以必須靠觀察使用者行為去瞭解最終使用者未能滿足及未能描述出來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