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第二週

第三章,討論了設計的三個層次,


本能的設計,既是順應自然法則,主要建構於人們的感覺上頭,
什麼尺寸、花色、顏色、質感、紋路、音量、明亮、鮮豔會容易吸引人們讓人們覺得"漂亮"、"愉悅"、"舒服",
就是本能的設計,所謂的一對上眼就喜歡也是如此。


行為的設計開頭第一句話"全部皆與使用有關係,效能很重要",
則是探討如何使佣或者怎樣的使用方法將會帶給人們最大的愉悅、方便、滿足需求、發揮最大功用,
各種物品設計師也因此在開發設計產物的時候必須要盡力去講求"使用者模式"與"開發者模式"本身的相似度達到最大才行,
開發者認為如此可以卻不得使用者歡心,結果也是惘然,
如何在生活中或者使用上讓使用者得到最大的便利、方便、順暢、功能完整,
便是設計師的目標與責任。


反思設計,反思設計是三種設計層次中我認為最為複雜的層次,
有可能只是一項物品使用了傳統的花色就勾起某些人的兒時回憶造成反思的回饋,
也有可能只是為了方便性設計出來的形狀就勾起某些人的想法,
(EX.曉貞老師對於情感設計封面的榨汁機流線形尖銳設計,感到不祥)
但是儘管如此還是具有某些方式設計能夠得到反思回饋,
書中的錶必須透過解釋才能看懂的錶正是如此類型,聰明不難懂...初見卻會無法理解的設計會勾起聰明的回饋。
反思設計甚至會牽涉到文化、習俗各種無法去擬測的原因,也是我認為是三種設計中最為複雜的層次。


三章尾的"耳機"個案討論、設計的迷思、單人與多人設計,
則表現出了一項設計所蘊含的複雜層次許多,
很少設計對於使用者來說只包含一種層次或者一種涵義存在,
正也因為如此設計東西才如此令人嘔心瀝血,
一項成功的設計,讓人喜愛的原因絕對不只一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