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大腦的認知與情緒,


這次演講人是中國醫藥大學的許麗娟教授,他整段演講我最深刻的就是大腦的部位介紹還有如何偵測腦波數值的部分,不過針對腦波數值的部分有點難懂,所以比較聽得懂的部分是大腦的部分。她說到了有關大腦在處裡訊息的途徑有兩個方向,絕大部分的感官資訊都是直接傳送至大腦皮質處,經由數條迴路進行分析後,才會產生合理的反應;另外一條資訊傳遞途徑則會經由間腦,直接傳送至杏仁核,這種聯繫十分快速而直接,但常無法做出正確而精準的處理。所以反射動作的由來就是直接到達杏仁核所做出來的反應,這種反應與理性無關,純粹是杏仁核接收資訊後的直接反射。某種層面來說應該是屬於一種保護機制,讓你在身體受到傷害之前就先做出反應。經過網路的搜尋,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恐懼驚跳反應測試(fear potentiated startle test

恐懼驚跳反應測試(fear potentiated startle test)是一個目前常用來研究恐懼記憶是否形成,及杏仁核功能是否正常的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如下:先給予實驗動物一個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例如燈光;再搭配一個嫌惡性的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例如足部電擊。經過連續性的配對訓練後,實驗動物會將兩種刺激連在一起,往後若給予制約刺激時,受測動物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及呼吸變快等生理變化,行為上也會表現出因為害怕而靜止不動的狀況,此時若再給予一個聲音刺激,此動物馬上會因驚嚇而向上跳起,經由跳起高度的實測值,即可判斷該動物的 恐懼記憶是否已形成。

這可能是有些人會對某項東西產生恐懼的原因吧!就像有一句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會把一種刺激連接到不好的記憶當中,而這種事情通常是很難忘記的了,都會存在自己的潛意識中。

而教授還提到一些腦波的數字與意義,可是到現在還是有一些腦波數值是沒有被明確定義出來的,所以只能當作參考數值,這也是大腦科學過那麼久的探索,依然還是沒有完全成熟的原因吧!而經過許麗娟教授演講,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大腦各部位的功能與腦波的基本認識,對我們往後對腦波的議題甚至是文獻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