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生活中聽說過工作坊這個名詞,但卻不瞭解工作坊內部到底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因此工作坊對我來說是陌生且充滿著迷樣的色彩的活動。於過去從未參加過工作坊的活動,令我非常的期待與興奮,學校這次邀請的工作坊是由國際工作坊Playaround並且舉辦「太空殖民 Space Colonisation」的活動,課程有「讓慈愛的機器眷顧著」、「短暫收聽」和「視覺音樂VVVV」三種,由三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創作者擔任講師。我選擇的課程是「短暫收聽」,雖然課程內容有點令我小失望,但透過這次工作坊的體驗,讓我瞭解到工作坊的那種輕鬆、有趣的創作方式和跨領域的互動交流經驗,由於報名的學生包含其他的學校和系所,在派翠克。麥金尼老師的帶領下讓我獲得很多不同的寶貴經驗。
「短暫收聽」的課程主題為探索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聲音,並透過收音器等相關媒體材來收集聲音,完成後用數位處裡的方式來展現創作。我們生活的週圍充滿著許許多多的聲音,有像是風聲、雨聲或碰撞聲等自然環境中所產生的,也有包含人為製造的聲音如常見的汽機車、打字聲、椅子移動的聲音等等,生活的週遭包含很多不種同的聲音並且聲音持續發出的音效並不短暫,如果全部都接收將會對人體造成負擔,因此我們大腦有意無意的會忽略它們。派翠克。麥金尼老師首先講解聲音創作的目標,聲音創作有些像是資源回收,由於我們生活週遭充滿了許多噪音,但這些聲音也表示我們擁有許多不同素材,讓我們能夠自由探索和發揮,藉由這種創作方式將噪音轉變成人們所能夠接受的創作。派翠克。麥金尼老師也介紹了他收錄的聲音創作,並將作品結合網際網路和GPS座標定位的功能開發網站平台,提供觀賞者能瞭解這些作品的聲音創作要素來自於何處,由長達四十五分鐘的聆聽,包含許多種不一樣的聲音,有像是海浪聲、下雨聲、地洞聲等等,但老實說長時間的單方面接收對人體影響很大,根據派翠克。麥金尼老師所說,單方面長期聆聽聲音而無法回饋,會使人進入煩躁、鬱悶等負面情緒,因此最後能夠以片段式欣賞創作。最後介紹和播放聲音採集的方式,透過影片瞭解就是根據自己的目標來創造聲音元素,像是摩擦地板、敲擊物體等聲音。
派翠克。麥金尼老師說聲音創作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們幾乎都是在室內創造聲音,也就是透過人為的方式來完成大自然或想要的音效,相同的聲音卻可以傭有許多不一樣的展現方式,因此聲音的創作可以說是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樂趣。工作坊讓我有了不同的體驗,可以把它想像成魔術箱子,透過不同領域的討論和探索,由輕鬆的方式產生出許多新奇的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