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第四周-講座心得

  首先張岑瑤博士分別為我們講解質性研究的三大特點以及專題研究有基本型、特定型、應用型的三大方向,並一一向我們解釋這三大方向的定義,讓我們可以思索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及方式。
  張博士講到Experience design = Emotion + Intuition in art + Design + Usability,這與諾曼博士提出的本能設計、行為設計、反思設計,都可以讓我們探討情感設計與經驗設計之關連性。Emotio可以認為與反思設計n相提,Intuition in art則是與本能設計,最後的Usability與行為設計較為相似。而在我認知的Design卻是較糢棱兩可,我認為它可以偏重Intuition in artUsability,兩位曾經都有提到過「紀念品」這種東西的價值,諾曼認為漂亮的東西當然會影響到一個人是否想要收藏,透過反思便會與此樣物品產生情感上的連結,而張博士認為可用性也是會影響購買慾的因素之ㄧ,顯然諾曼後來較偏向Intuition in art,而張博士較注重於Usability。其中兩者的差異,我認為與東西方文化有很大的關係。食物就是兩個文化差異的指標,例如中國人可以把豬分成豬肉、豬頭皮、豬耳朵、豬腳、豬心、豬肝等,但西方人卻只吃豬肉的部份。所以為什麼紀念品的主要客群都是異國人,本地人較無法有購買慾?就是因為現在的紀念品都偏向形象設計、紀念性,較少注重功能性的設計,這樣的結果都會變成被收起來的命運。
  張博士也提出了與諾曼博士相同的省思,他們都認為問卷與民調都是不實用的,真正的設計師都應該要自行發掘問題。因為很多使用者都無法確切知道自己的需求,再者有許多人無法單靠詞彙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張博士提供很好的辦法,她以繪畫的方式來回覆測試,因為不同於確切的文字,它所能擁有的面向較多元,並且也跳脫年齡上的限制。我們可以藉由繪畫回饋來觀察測試者的背景、情緒、喜好、個性等,再者可以透過圖片與受測者的情感相互交流,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方式。
  在專題研究方面,張博士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資訊。所有的研究都一定有被忽略的部份,我們可以試著找出這些研究的矛盾點,並且解決之。設定主題的時候,必須先訂定要以什麼角度去探討,並且所有的資料都要跟這主題、研究目的有關,這樣才不會迷失於大量資料中而偏離主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