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第一週


Chapter one:
  第一章節介紹了人類大腦三個不同層次的運作方式,本能層次對這個世界作出基本的反應,來判斷好與壞;行為層次分析狀況,而改變行為(並且藉由動作分析好與壞)反思層次負責反省、思考、沉思。每一層次都可以調節其他層次,人們藉由認知而影響情緒,產生正面或負面的情緒,正面情緒容易感到放鬆、進行有創意的思考;負面的情緒容易感到焦慮,將目光都聚覺在某一細節上。
  基本上人的大腦是有内建程式的(先天)(本能層次),就像一開始我們喝咖啡覺得苦,認為不好喝,但久了以後經過訓練或者某些經驗(後天)(行為層次、反思層次),我們反而變得愛喝,甚至養成每天一杯的習慣。內建程式在本能層次中很常見,幾乎全世界的人都非常類似,但因為個體的差異,因此在本能層次上,每個人還是會有些微不同。

Chapter two
  將上一章節所說的三層次以應用、設計的角度來看可以分別為:本能層次設計負責外觀;行為層次設計負責使用的樂趣與效用;反思層次負責自我行向、個人滿足、記憶。人們有太多的個別差異,可能A比較重視本能層次,B比較重視行為層次,C比較重視反思層次,這種情況下設計師到底該如何是好呢?除了個別差異情境適合度、人們的需求、欲求等等也都是直得深思的元素,到底要著重哪種設計才能夠貼切這個情境呢?!
  需求: 一個人真正的必要的(因為國家、文化、年齡的不同而不同)
        欲求:一個人所想要的(因為個人念頭、看法、偏好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以回憶為設計考量---紀念品、相片,人們購買紀念品不是因為他美,而是因為他們可以透過紀念品與過去的景象、事情作聯想;相片名確的拍下了過去的某一刻,很直接的我們可以透過相片進行回憶,這兩個例子的工通點都在於它可以幫助人們回憶,保存我們的過去。
  人們追逐各自偏好的風格,面對這些個別差異,最有效的設計法則就是:分析目標族群同時做市場區隔,針對不同的市場區隔設計出不同的風格。也就是說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個性,產品個性反應在產品的外觀、效用、廣告行銷上,也就是前面所提到三層次的設計應用。

感想:
所有的設計法則都與大腦三層次運作相關,面對不同的差異性,設計師必須分析不同的個別差異訂定市場區隔,為目標族群去量身訂作合適的產品形式,大腦運作的三個層次都非常重要,設計時每一層次都必須要具備基本的可運作性,只要有一層次式設計失敗的那這個產品就算失敗,因此採用適當的設計法說的選擇需要的層次作加強,再依照市場區隔去設計出適合的產品個性、風格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